宜都融媒訊(通訊員 廖移坪)在高壩洲鎮(zhèn)中坪村六組的一處農(nóng)家小院里,總能聽見竹條碰撞的聲響。61歲的金長伏坐在特制的矮凳上,左腿微微蜷曲,雙手卻靈活得很——青綠色的竹篾在他指間穿梭,不多時,一個棱角分明的竹簍雛形便顯現(xiàn)出來。
這位左腿殘疾的手藝人,已與竹篾為伴四十余載,用一雙巧手在鄉(xiāng)村煙火中編織出屬于自己的天地。
命運的考驗來得很早。四歲那年,骨結(jié)核纏上了金長伏的左腿,治療后仍留下終身殘疾,走路時左腿始終無法伸直,只能依靠右腿和拐杖借力?!靶r候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,心里悶得慌。”他笑著回憶,眼里卻沒多少苦澀。
18歲,成年的門檻前,金長伏打定主意要學門手藝,“不能一輩子靠家里,得有自己的營生?!痹卩l(xiāng)鄰介紹下,他拜了鄰村的老篾匠為師,學起了竹篾編制。這門手藝看似簡單,實則考驗耐心與巧勁:選竹要挑三年生的老竹,破篾得均勻如絲,編織時更要力道適中。對左腿不便的他來說,最大的挑戰(zhàn)是久坐,從清晨編到日暮,左腿麻木時,他便趁換竹料的空當,拄著拐杖在院子里慢慢挪幾步,搓搓腿,再坐下繼續(xù)。
四十多年的堅守,讓金長伏的手藝成了村里的“活招牌”。他編的躺椅最受青睞,竹條間距精準,躺上去既穩(wěn)當又透氣,夏天在院里乘涼,堪稱“標配”。竹簍則扎實耐用,村里人種地、收菜,總愛找他定做,“裝幾十斤土豆都不晃,用個十年八年沒問題”,就連日常買菜的籃子,他也會在邊緣編上幾圈細篾花紋,添幾分精巧。
如今,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務(wù)工,機器生產(chǎn)的塑料筐也漸漸多了起來,但金長伏的小院依舊堆著成捆的竹料?!坝腥讼矚g手工的,就有人來找我。”他一邊說著,一邊拿起一根竹篾,指尖在粗糙的竹面上摩挲,那里布滿了深淺不一的繭子,是幾十年與竹為伴的印記。
每當夕陽西下,金長伏就收起工具,拄著拐杖慢慢起身。屋子里是當天編好的躺椅、竹簍、籃子,整齊地擺著,在余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。這位中坪村的殘疾手藝人也編織著自己的人生信條:生活或許有缺憾,但只要肯下功夫,平凡的雙手也能編織出不平庸的人生。
(責編:向姝 李華 審核:黨艷秋)